部门:宣传部 撰稿人:办公室 发布日期:2014-08-10
市人力资源局领导、学院领导与德国专家联手签约
“双元制”生根发芽:东莞时速创高效国际标准育英才
2014年3月24日上午,中国(东莞)IHK培训鉴定中心签约仪式暨首届中德合作班开学典礼在莞举行。中德双方自去年10月正式签署“中德(东莞)职业教育项目”协议书,短短五个月,以前所未有的中国时速实现“中国(东莞)IHK培训鉴定中心”成功签约,以及东莞首届中德合作班顺利开学。
这一高效率的合作节奏不禁令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Hortsch(豪奇)教授“震惊”,德国IHK莱比锡工商联合会主席Hofmann(霍夫曼)则感受到了何为“中国速度”。“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诚意。”两位德国职教专家为此而称道,他们所希望的是,德国的师资标准、教学标准、人才标准在东莞市技师学院开花结果,人才培养得以“双元制”演绎。
中德班高速高效高质地顺利开学,在国内也深受好评。广东省人才资源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指出:东莞在全省率先开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,率先以实体办学形式开办教学班,率先成立德国IHK培训鉴定中心,为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对于东莞职业教育推进国际化战略,对于推动全省引进德国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都具有开创性意义。
学院院长刘海光在学院与德国bbw职教集团签约项目上接受记者采访
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介绍,德国“双元制”的职业教育模式领先世界。“双元制”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。东莞将正式引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,开办“中德班”,拓展一条“技能+学历+国外职业资格证书”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之路。
“中国(东莞)HWK培训鉴定中心”,是在东莞新筹建的中国首个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中心。该中心就开设在东莞市技师学院内。全国技能从业人员都可以在该中心考取德国职业资格证书。证书在手,将与德国学生考取该证书同等效果,受欧美企业统一认可。
而本次东莞市技师学院“中德班”正式开学后,机电一体化(IHK/HWK机电师)、数控加工(IHK/HWK切削师)、机械产品设计(IHK/HWK机械产品设计师)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(IHK/HWK模具制造师)、汽车机电(IHK/HWK汽车机电师)、现代物流(IHK/HWK物流师)等6个专业同时开课,每个专业招生30多人,计近200人。“中德班”将采用课堂教学+“学习型工厂”培训+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,学生的实训课程占整个学时的60%以上,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以机电专业为例,学生就读期间须学习13个学习领域,接受中期考试和专业考试,毕业考试提前3个月抽取考题,如设计制作电梯模型或立体车库、自动化灌装矿泉水生产线等,学生抽到考题后自行设计,画出零件图、装配图等图纸,自选标准件、加工制作非标准件、编程、安装、调试、运行,撰写论文,最后接受中德考官组成的考试委员会现场测试和答辩、现场评分,通过者才颁发德国HWK(或IHK)职业资格证书。这样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国内本科或专科文凭、国内技师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德国HWK(或IHK)职业资格证书,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可申请到德国就读研究生。
市政府领导视察职教城校区
为让社会公众读懂“双元制”的真实内涵,记者专访了德国IHK莱比锡工商联合会主席Hofmann(霍夫曼),解读如何通过引入德国“双元制”模式,来提高东莞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。
据霍夫曼介绍,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是指办学一元在企业(跨企业培训中心),一元在学校。学生一方面在企业(跨企业培训中心)接受企业实践操作培训,一方面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。实操培训占整个教学的70%,理论知识培训占整个教学的30%,实行工学交替。考核鉴定由德国工商联合会组织进行,对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。
那么,德国“双元制”将给东莞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?
霍夫曼强调,在德国社会发展历程中,德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之一。而德国职业教育在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中形成了领先国际、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。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,引进德国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模式来培养东莞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。这对中国(东莞)职业教育将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。
刘海光院长总结德国“双元制”本土化过程时指出,德国“双元制”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:在办学体制上,以企业为主;在运行机制上,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;在培训模式上,以职业能力为核心;在教育模式上,注重实际技能训练,依照法律培训。“中德班”教学主要是一个从职业素质培养到职业认证的过程,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。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、专业能力(岗位能力)及核心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。
文化素质培养既要在课堂学习语数外等专业文化理论知识,还要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,了解社会对人才要求积累社会工作经验;专业能力培养一方面进行学训一体化教学,以项目任务开展教学。另一方面到校办企业或学习型工厂进行生产实训。
此外,岗位能力培养指的是,在校内“学习型工厂”实训基地,对学生采取以工作任务展开教学的学习模式。同时,学生还要参加校外企业顶岗实习。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。
“中德班”开学标志着“双元制”在东莞本土生根发芽。为让这棵嫩芽茁壮成长,东莞市技师学院在师资培训和课程改革方面做好了充分的配套准备。
“引进德国双元模式,必须学其精髓,引进培养一批通晓德国职教模式的教师尤为重要。”刘海光为此定的持续发展攻略是:力争每年派送骨干教师赴德国接受专业培训,考取德国HWK(或IHK)考官资格证书,建立起一支以高级讲师、高级实习指导教师、德国高级培训师、中德双方HWK(或IHK)考官和高级技师的骨干队伍。
德国专家为学院赴德培训教师解读“双元制”理念
去年5月底,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订师资培训协议书后,东莞市技师学院于去年6月派出机电一体化、数控技术两个专业13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双元制培训;去年11月,学院又启动汽车机电、物流两个专业项目的师资培训,特派14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进修培训一个月;2014年暑期6个专业42名专业教师将再次到德国培训,派8名教师到英国培训;而与此同时,在校内则刮起了“双元制头脑风暴”——对教师进行人才培养标准、教学方法、学习领域培训规则等理论灌输,并组织考试,为2014年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“热身”。
2014年课程体系改革旋即启动。“课程体系改革要遵循‘校企同生’原则。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必须要有一个企业的支撑。”刘海光强调,这是“中德班”的教学特色之一。
“要打破传统专业的观念,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技能的培养目标,按‘多元整合,技能本位’的新型课程观念构造复合型专业的课程体系,做到基础性课程、拓展性课程、实践性课程并重。”刘海光如此解释新型课程。
从师资到课程体系改革,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德方专家就如何真正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,同时实地摸底东莞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,为“中德班”开班作了全套分析与筹划准备。人们有理由相信:在如此辛勤智慧的园丁培育下,“双元制”嫩芽一定会在东莞大地茁壮成长,成为挂满现代职教硕果的参天大树。